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挑战,传递信心,民生导向,重点突出,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彰显着责任和担当、体现了务实和进取,洋溢着底气和自信,凝心聚力、激发干劲、催人奋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报告强调“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我理解,“六稳”和“六保”相辅相成、连贯统一、指向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着力点有所差异。“六稳”坚持结果导向,立足于增长变量实现稳中求进,是大局;“六保”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经济主体实现稳中求进,是前提。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居“六稳”“六保”之首。因此,保居民就业要针对农民工、大学生、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精准施策,针对服务业、外贸等行业采取靶向性措施。加大中央财政稳就业转移支付力度,发挥地方政府在稳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就业的提供主体是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最大。要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放到突出位置,完善现有的“增贷续贷、减税减费、补贴”政策,设立“援企稳岗”专项贷款机制和“援企稳岗”专项基金。保企业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短期可成立“产业链稳定基金”,防范关键性行业产业链断裂风险,中长期要适应全球产业链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重构。这样,在“六稳”和“六保”中就有了一条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工作主线。通过这条工作主线,带动消费、投资、进出口,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当前落实“六保”任务,要注重“四个结合”。一是把中央政策部署和地方实际结合好。鉴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涉及“六保”的内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地方政府要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政策部署的前提下,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把“六保”政策精神落地落细。二是把政府政策与社会和市场主体的作用结合好。应对疫情和实现“六保”既要发挥政府政策主导作用,也需要社会和市场主体发挥好作用、运用好政策,促成政策与社会和市场主体双向发力、有效互动。三是把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结合好。要加强现有“六稳”政策和“六保”举措的协同,减少政策之间的“摩擦”和“损耗”,激发政策措施的乘数效应。要完善政策系统配套,防止明显短板。四是把政策精准落地和监管到位结合好。要多措并举、一体推进“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落地,同时加强政策落实督导和后遗症风险评估,防止政策走样、出现漏洞。
(作者王启尧,系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