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坚持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 时间:2024-10-25
  • 来源:《学习时报》
  • 点击:152 次
  •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点任务,强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体系,持续创优人才发展生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才能引领保障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聚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探索建立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科技工作、产业发展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定期会商制度,一体推进政策制定、项目实施。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人才“第一资源”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对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工作;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产业先要抓人才”的理念,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党管人才,既要重物质,又要重精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在各类重点班次设置人才工作相关课程。通过组织专家国情省情研修、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等,引导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与人才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统一。
  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坚持自主培养这一人才来源的主渠道,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新增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专业,撤销一批低质错位学科专业,提升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占比,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好满足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需求。
  促进产才供需匹配。聚焦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展工程硕博士改革试点,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展卓越工程师选调培养工作,每年从高校遴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企业一线重点培养;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项目,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高素质数字技术工程师;通过“以赛代评”遴选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
    加大培养支持力度。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启动实施省级人才计划,分杰出、领军、青年3个层次,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大力储备青年科技人才,对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以及新进站全职博士后进行补助,遴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精准有效的措施引才聚才,推动实现“四链”融合。
  对接产业精准引才。聚焦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实施重点产业链专业镇人才赋能工程,推动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服务产业云平台,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人才需求目录“三张清单”,建立人才数据库,逐链逐镇制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动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更好结合起来。探索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带事业编制身份进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打造平台广泛引才。建好建强创新平台,实施省管企业省级以上实验室全覆盖工程,推动省管企业与省内高校共建创新平台。积极争取中央企业和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在山西设立研发平台。持续深化与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打造引才品牌。依托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等,打造标志性专业化人才交流平台,千方百计汇聚各类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
  拓宽视野柔性引才。坚持以项目为牵引、以贡献为导向的原则,支持各类用人主体柔性引进人才,给予项目申报、职称评审、成果转化、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注重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科技副总”“科技博士服务团”等项目,选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挂职、兼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
    持续创优人才发展环境,聚力打造人才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瞄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我们将大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
  持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拿出实的举措、硬的招法、含金量高、可操作的支持政策,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起来。完善人才政策落实机制,制定人才政策落实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举措清单,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限期整改,推动解决落实“最后一米”问题。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影响和制约人才发展的堵点卡点,全面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各环节工作,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优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博士引进流程,推动进人手续“承诺制、容缺审、限时办”。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探索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健全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整合设立人才服务机构,健全人才分类服务体系,全面推广“人才绿卡”制度,实行清单化服务,强化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保障。建设人才网、人才公众号、人才服务小程序,实现政策“一网汇聚”、服务“一网协同”、事项“一网通办”,打造网上人才之家,让人才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影、有感有效,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作者:胡立杰,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客服热线:市场招聘 0556-5347281、5347220(传真) 人事代理 0556-5347289、5347287(传真)
主办单位:安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地址:安庆市市府路7号人才市场大楼
服务邮箱:aqrczx@163.com 皖ICP备05022077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