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什么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如何发展?

 

加快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养老保险体系运行情况看,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已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少子化”问题。预计“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19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69,低于全球2.41和中低收入经济体2.55的平均水平。人口未富先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但会降低储蓄率和投资率、影响潜在生产率,而且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性带来巨大冲击。二是养老保险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承担了主要保障责任,覆盖近10亿人,但支出压力日益加大,替代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已降至45%,低于国际劳工组织55%的警戒线水平。第二支柱规模很小,仅覆盖约5600万人。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占比过低,对养老保障的支撑明显不足。三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供需失衡。广义而言,凡可用于居民养老支出的财务资源,例如居民存款、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都属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范畴。目前,我国可用于养老金融的资金规模高达160万亿,可转换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十分庞大。与现实需求相比,真正具备长期、稳健、价值投资等养老特征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利于实现多重结构优化。一是有利于优化养老保险体系。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仅仅依靠政府,或者单纯依靠市场,都存在较大缺陷,必须统筹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可以缓解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一家独大”“独木难支”的问题,增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有利于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贷款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高达60%,债券融资占比26%,但70%以上的债券是由银行持有,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资本市场缺乏长期稳定资金和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容易出现较大波动。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利于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三是有利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传统金融服务体系难以完全匹配科技创新需求。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资金具备独特优势,可以实现跨周期投资,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保障。四是有利于优化社会结构。养老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可以更好地平衡政府、社会和居民在养老方面的责任。通过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可以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充分的养老保障,在保基本、兜底线方面积极发挥补充、支撑作用,助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一是加快顶层制度设计。2020年12月18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一项整体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思路,加快推进顶层制度设计。二是积极稳妥开展试点。一方面,坚持正本清源,规范现有业务,统一产品标准,清理那些名不符实养老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引入符合养老金融要求的更多类型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新路子。三是健全符合养老金特点的监管政策。一方面,必须确保资金安全,要遵循养老金融市场规律,合理确定养老金投资范围,通过多种方式分散、平滑风险,实现商业模式可持续,并加强对养老金运作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理念,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四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能够持续运行,关键是要提高参与率和缴费率,其中税收优惠是重要的激励手段。相比于财政直接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所需投入更少,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更明显。五是建立个人统一养老金账户。建立个人唯一的养老金账户,通过账户对接合格金融产品,依托账户实现缴费、查询、投资、领取等功能。依托个人账户,打通养老保险二、三支柱,实现二、三支柱之间的接续。在此基础上,逐步整合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等资金,实现养老财务资源利用最大化。六是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普及。要加强金融消费教育,引导老百姓不断增强养老意识,培育金融投资养老观念,营造有利于养老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毛奉君,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厅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

客服热线:市场招聘 0556-5347281、5347220(传真) 人事代理 0556-5347289、5347287(传真)
主办单位:安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地址:安庆市市府路7号人才市场大楼
服务邮箱:aqrczx@163.com 皖ICP备05022077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