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产业链现代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阐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产业链现代化,可以界定为是一个包括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内容的现代化过程,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途径之一。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基础产业高级化,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技术经济的关联性,增强区域间产业的协同性,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嵌入的紧密度,由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保持产业链相对规模
  《建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就是要从总量上保持产业链对服务业的相对规模。资源从制造业不断流向服务业,从而出现服务经济主导的基本格局,是揭示产业结构变化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早就描述过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以这种趋势和方向变动的,但实践中也出现了随着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逐步稳定下来的现象。中国目前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真正完成工业化进程目标并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制造业占比的总趋势应该是逐步降低的。这个时期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是要求保持制造业的地位和实力。另外一个用意,就是防止经济进一步出现泡沫化倾向,稳定实体经济规模。还有就是要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产业。“制造—服务”产业也称为“2.5产业”,是介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为制造业服务业的实体经济,而且是密集地内涵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的实体经济,它直接决定了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高低,必须在现代产业链构建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保证产业链安全
  全球产业链重组的基本趋势是“纵向缩短、横向区域集聚”。这是跨国企业为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维护产业链安全,对过去以效率取向的全球产业分工所做出的显著的调整。这将对未来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未来的产业竞争,不再是产品内分工格局下的国际代工厂与跨国公司为争夺订单的竞争,而将是产业链对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为了维护中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我们也必须仔细地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具体而言,一是推进产业链管理的“链长制”,把它与产业链“链主”治理的方式结合起来,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作用;二是要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推进全球产业链集群建设。企业既嵌入产业集群又加入全球价值链这种双重嵌入方式,是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参与全球竞争的成功利器。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应该根据全球产业链重组趋势,积极主动地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全球产业链集群,以应对全球竞争方式变化的挑战。三是要增强防灾备灾意识。力争对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建立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坚持实行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搞好军民融合储备。
       锻造产业链长板
  根据比较优势,我国应该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具有“杀手锏”功效的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为此要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如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线上经济是我国的长板,发展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蓬勃发展并同线下经济深度交融。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提升产业链质量
  质量强国战略要落实在强产业链上。只有产业链强,产品整体的系统功能才真正强,才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为此,一要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高度重视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二要把提倡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政策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增加社会对从事实体经济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宿感。三要提倡、鼓励和保护国民对产品的“挑剔”行为。实践证明,本国国民对产品越是挑剔,本国产品质量提升越快。
       优化产业链布局
  产业链在国内的布局状态,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内价值链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后者实体经济在空间配置上的效率。目前我国产业链布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过去一些重要区域性战略的国家化,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成渝地区等地区战略,近些年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其背景一是国家政策在同一号令下鼓励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发展;二是实施按区域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需要;三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首先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并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铺路。这将对我国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产业区域间转移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产业同构化问题可能会得到有效的抑制,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再如,国内统一市场建设和市场循环将带动国内价值链形成。
       补齐产业链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说,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这“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为此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产业基础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的加工装配制造能力和水平。如果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等领域都有难以克服的瓶颈或短板,长期依赖外国技术,那么产业链在关键时刻就会受制于人。夯实这些产业基础能力,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上造就大批的最终产品背后的“隐形冠军”,需要政府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产业升级的紧迫性,重点选择产业集群中的头部企业,鼓励其通过纵向合并等方式,联合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把资源和要素集中投放在这些知识技术密集的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技术一层一层地往上做、往上提升,逐步向上延伸产业链,掌握产业链中不易被替代的那些核心技术。
       优化产业链环境
  优化产业链环境的本质问题,是降低产业链内企业运作的各种综合成本。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制造业企业间的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企业来说,就是制造业的交易成本,表现为购买前者的服务费用,其成本高低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制造业竞争力。如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业,都是先进制造业的“聪明脑袋”和“起飞的翅膀”,是把科技知识引入商品生产的“飞轮”。二要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如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的交通、能源、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一样,都是制造强国崛起的基础。三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产业链合作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中国利用自己的市场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加强产业链创新合作。过去中国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特征是切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国际代工,利用西方市场进行出口导向。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中国市场为主体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要发挥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虹吸全球创新资源为中国产业和科技创新服务。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创新和发展合作,有助于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综上所述,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是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作者:刘志彪,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

客服热线:市场招聘 0556-5347281、5347220(传真) 人事代理 0556-5347289、5347287(传真)
主办单位:安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地址:安庆市市府路7号人才市场大楼
服务邮箱:aqrczx@163.com 皖ICP备05022077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