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深入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深刻蕴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2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见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这句话的大意是,诗文创作要贴近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这样引用:
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去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其中就有许多作家艺术家、社会科学家,像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蒋子龙、谢晋、路遥、樊锦诗、厉以宁、林毅夫、王家福、胡福明、许崇德、杜润生、郑德荣等,他们都是紧跟时代、奉献时代的优秀代表。
26、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见东汉王符《潜夫论·释难》。这句话的大意是,大鹏冲天飞翔,靠的不是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靠的也不是一只脚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这样引用:
希望大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27、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句话的大意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业,然后是著书立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这样引用:
希望大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会影响力大,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2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见北宋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这句话的大意是,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消失在天涯的道路。在这里意指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瞻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见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句话的大意是,不经意间一回头,那个人却站立在灯火零落之处。在这里意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这样引用:
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2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见《孟子·告子下》。这句话的大意是,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个人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中这样引用: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30、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见明代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中这样引用: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3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见毛泽东《对<毛主席诗词>若干词句的解释》(《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4页)。这句话的大意是,我相信人生会有二百年,那自然要游泳击水三千里,抒发了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中这样引用: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32、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见唐代权德舆《放歌行》。这句话的大意是,年轻的时候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等到了老年即使再心怀悲戚也于事无补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中这样引用: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33、夫孝,德之本也。
见《孝经·开宗明义章》。这句话的大意是,孝是道德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这样引用: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34、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见《庄子·齐物论》。这句话的大意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是一体的。喻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应和谐相处。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见唐代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这句话的大意是,天地不会说话,但不影响四季运行,也不影响百物生长。比喻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中这样引用: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35、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见《荀子·天论》。这句话的大意是,万物各自得到自然的调和而生长,各自得到自然的滋养而成熟。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中这样引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
36、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见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柳亨传附柳泽传》。这句话的大意是,在祸患尚未萌发时就预先提防,在灾祸没有到来时未雨绸缪。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这样引用:
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
3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见唐代杜甫《绝句二首》。这句话的大意是,江河山川沐浴在春光中多么秀美明丽,阵阵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香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中这样引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四月的北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很高兴同各位嘉宾相聚在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共同拉开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幕。
3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见唐代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这句话的大意是,对于自然界的物产资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中这样引用:
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39、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
见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句话的大意是,施恩于人、德义相交的,可称得上知己;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的,可称得上知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中这样引用:
古人说:“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广大港澳同胞到内地投资兴业,不只是因为看到了商机,而且是希望看到内地摆脱贫困、国家日益富强。大家无偿捐助内地的教科文卫体和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不只是为了行善积德,而且是基于与内地人民的同胞之情。
40、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见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这句话的大意是,身负重担而路途遥远的人,并不选地方而安身。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要经历长期奋斗,坚忍不拔,不会在功业未竟之时选择安逸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中这样引用: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如市场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
41、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见西汉桓宽《盐铁论·申韩》。这句话的大意是,善于治国理政的人,一旦发现弊端便会马上补救,看到有漏洞存在就会立即填补,不会任由问题发展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这样引用:
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古人说:“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要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变化及其新要求,推进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依法办事作为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基本准则,不断健全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体系。要善用科技,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以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不断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4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见《礼记·中庸》。这句话的大意是,万物竞相生长,但是彼此之间并不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各有各的规律,相互之间并不冲突。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中这样引用: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4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论语·学而》。这句话的大意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
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中这样引用:
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孔子的故乡山东喜迎远道而来的各方贵宾,我们在这里共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大计,具有特殊意义。
4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见《孟子·尽心上》。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登上家乡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天下就会一览无余,感觉天下也变小了。这句话用来形容人的境界会随着站位的增高而不断提升,人的格局也会因为视野的开阔而不断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中这样引用: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4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见《管子•形势解》。这句话的大意是,大海不拒绝点滴的水,才能浩瀚无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这样引用: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46、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句话的大意是,日出东方,必将光耀大地。比喻中非命运共同体就像初升的红日一样前途远大、未来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这样引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相信,只要中非友好的接力棒能够在青年一代手中不断相传,中非命运共同体就一定会更具生机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47、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见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这句话的大意是,照镜子是为了看清自己的容貌,研读历史是为了洞察当今的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经济治理思路》中这样引用: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历史,是要以史为鉴,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历史大潮,如何才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把握正确方向?如何才能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治理思路?这里,我愿提出以下主张。
48、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见南北朝时期沈约《宋书·夷蛮传》。这句话的大意是,大大小小的船只一艘接着一艘,商贾和使者来往频繁、络绎不绝。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这样引用:
中阿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中阿两大民族虽相隔遥远,却亲如一家。我们在古丝绸之路上“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并肩奋斗、患难与共,在各自国家建设事业中相互支持、互利合作,谱写了合作共赢的灿烂篇章。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中阿始终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
4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见《礼记·礼运》。这句话的大意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这样引用:
增进战略互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当前,中东面临消除和平之殇、破解发展之困的紧迫任务,中国的中东政策顺应中东人民追求和平、期盼发展的强烈愿望,在国际上为阿拉伯国家合理诉求代言,愿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50、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见西汉刘向《说苑·谈丛》。这句话的大意是,世间万物,只有保住根本才能生长;一切事情,只有符合道义才能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这样引用:
中国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5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见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这句话的大意是,江河湖海不拒绝细小溪流的汇入,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这样引用:
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